榆林学院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3年6月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决定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合力推进榆林大学建设。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对绥德师范学校合并工作;与北京师范大学确立了“对口支援”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的意向;被榆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未来“榆林市科创城”的重要依托,将在新校区建设、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予以全力支持。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为学校开启新征程、攀登新高峰、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坚持人才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设施先进、人才荟萃、富有特色、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校。
学校现占地517亩,校舍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616.03万元,图书130.43万册,电子图书124.5万册。设置有化学与化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15个院系(部),5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2566人。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1个、一流培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974人,其中专任教师759人,正高职称81人(正教授79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副教授23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26人,博士学位91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和2名长江学者,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三秦人才4人,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省级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硕士生导师33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及陕西及周边省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近三年,在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642项,经费558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获得省厅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0余项。现有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研究院、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17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产学研合作,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23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与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等40余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14年,学校与榆林市政府以及省内13所高校、108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
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